您好,欢迎您进入西安安泰测试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
什么是波形失真以及如何测量波形失真

发布日期:2025-07-11 14:20:24         浏览数:   

在电子信号传输与处理过程中,理想状态下输出信号应与输入信号保持完全一致(仅幅度或相位按比例变化),但实际电路中往往存在偏差 —— 这种信号偏离原始形态的现象,被称为波形失真(Distortion)。从放大器到通信系统,波形失真直接影响信号质量与系统性能,因此理解失真的本质、分类及测量方法,是电子工程领域的核心基础。

一、波形失真的核心定义

波形失真指信号在传输、放大或处理过程中,与原始信号(或标准信号)相比在幅度、相位、频率成分等方面出现的偏差。例如,理想放大器的输出波形应是输入波形的精准放大复制,但实际中可能因电路元件特性限制,出现波形展宽、尖峰畸变或平顶凹陷等现象,这些均属于波形失真。

失真的危害因应用场景而异:在音频系统中,失真会导致音质劣化;在通信系统中,可能引发信号误码;在精密测量中,则会直接影响数据准确性。因此,失真分析与抑制是电子设计与测试的关键环节。

什么是波形失真以及如何测量波形失真(图1)


二、失真的两大核心分类:线性失真与非线性失真

根据失真产生的机制与表现特征,波形失真可分为线性失真与非线性失真,二者在本质上存在显著差异。

(一)线性失真:频率相关的 “比例失调”

线性失真是指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后,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相比,仅在幅度、相位上发生与频率成线性关系的变化,不产生新的频率成分。其核心特征是 “频谱结构不变,仅各频率分量的幅度或相位重新分配”。

产生原因

由电路中线性元件(电阻、电容、电感等)的频率特性差异导致。例如:

RC 高通滤波器中,电容对高频信号的容抗小、对低频信号的容抗大,导致不同频率信号的衰减比例不同;

长距离传输线的分布参数(分布电容、电感)会使高频信号相位延迟大于低频信号,引发相位偏差。

主要类型

幅度失真(频率失真):系统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 / 衰减倍数不同,导致输出信号各频率分量的幅度比例与输入信号不一致。例如,音频放大器若对高频信号衰减过大,会导致音乐 “高音缺失”。

相位失真:系统对不同频率信号产生的相移不同,破坏了信号各频率分量的相位关系。在视频信号传输中,相位失真可能导致图像边缘模糊。

 

什么是波形失真以及如何测量波形失真(图2)

关键特性

输出信号频谱与输入信号完全一致,仅幅度和相位分布变化;

满足叠加原理:多个信号同时输入时,总失真等于各信号单独产生的失真之和。

(二)非线性失真:新频率成分的 “闯入”

非线性失真是指信号通过非线性系统后,输出信号中出现输入信号所没有的新频率成分(如谐波、互调产物等),导致波形畸变。其核心特征是 “频谱结构改变,产生新频率”。

产生原因

由电路中的非线性元件(晶体管、二极管等)或元件工作在非线性区域导致。例如:

晶体管放大器输入信号幅度过大时,工作点进入特性曲线的非线性区(饱和区或截止区),导致输出信号不再与输入信号保持线性关系;

二极管整流电路中,因 PN 结的非线性伏安特性,输出信号会产生新的频率分量。

主要类型

谐波失真(HD):输入单一频率正弦波时,输出中出现基频整数倍的谐波(如 2 次、3 次谐波)。例如,音频放大器的谐波失真会导致声音 “发闷” 或 “刺耳”。

总谐波失真(THD):所有谐波成分的总能量与基频能量的比值(通常以百分比或 dB 表示),是评估非线性失真的综合指标。THD 值越低,信号保真度越高。

互调失真(IMD):两个或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同时输入时,因非线性作用产生新的频率分量(如 f1+f2、2f1-f2 等)。在通信系统中,互调失真可能干扰相邻信道,导致信号串扰。

交越失真:在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中,输入信号过零点时,晶体管因导通阈值限制出现的 “断流” 现象,导致输出波形在零点附近失真(呈现 “平肩” 或 “凹陷”)。

关键特性

输出信号频谱包含新频率成分,与输入信号频谱结构不同;

不满足叠加原理:多个信号共同作用时,失真无法通过单独计算各信号的失真再叠加得到。

(三)线性失真与非线性失真的核心区别

对比维度

线性失真

非线性失真

产生原因

线性元件(电阻、电容等)的频率特性

非线性元件(晶体管、二极管等)的非线性特性

频谱变化

无新频率产生,仅幅度 / 相位分布变化

产生新频率成分

叠加原理

满足

不满足

典型表现

信号边沿变缓、相位偏移

波形出现尖峰、平肩、谐波杂散

三、失真的测量方法

失真测量的核心目标是量化信号偏离原始形态的程度,不同类型的失真需采用针对性的测量方案。

(一)谐波失真测量

测量原理

输入单一频率正弦波信号,通过频谱分析仪器(如频谱分析仪)测量输出信号中各谐波的幅度,计算谐波与基频的能量比。

测量装置

信号发生器:输出低失真正弦波(频率为 Fi);

低通滤波器:置于信号发生器与被测器件(DUT)之间,滤除信号发生器自身的谐波,确保测量的谐波来自 DUT;

频谱分析仪:检测输出信号中基频(Fi)及谐波(2Fi、3Fi 等)的功率。

计算方法

单次谐波失真:某阶谐波功率(如 2Fi)与基频功率(Fi)的比值(dB 或百分比);

总谐波失真(THD):所有谐波功率的均方根值与基频功率的比值,公式为:

什么是波形失真以及如何测量波形失真(图3)

(其中 P1 为基频功率,P2、P3…Pn 为各次谐波功率)。

(二)互调失真测量(以三阶互调为例)

测量原理

输入两个不同频率的正弦波(f1、f2),测量输出中产生的三阶互调产物(2f1-f2、2f2-f1),通过三阶截获点(IP3)量化失真程度。

测量装置

双信号发生器:输出频率接近的两个正弦波(f1、f2,通常 f2-f1=10kHz~1MHz);

功率合成器:将两个信号混合后输入 DUT;

频谱分析仪:检测输出信号中 f1、f2 的功率,及三阶互调产物的功率。

计算方法

三阶截获点 IP3(dBm):表示理论上基频与三阶互调产物功率相等的点,IP3 越高,器件线性越好:

IP3 = Pout (Pout - PIM3)/2

(其中 Pout 为基频输出功率,PIM3 为三阶互调产物功率)。

(三)交越失真测量

测量原理

输入低频正弦波(如 1kHz),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在过零点附近的畸变情况,量化 “断流” 区域的幅度或时间长度。

测量装置

函数发生器:输出低频小幅度正弦波;

示波器:同步采集输入与输出波形,对比过零点处的波形差异。

评估指标:过零点附近输出波形与理想波形的幅度偏差(通常以 mV 为单位)。

  

什么是波形失真以及如何测量波形失真(图4)

什么是波形失真以及如何测量波形失真(图5)

(四)测量注意事项

信号源纯净度:确保信号发生器的固有失真远低于 DUT 的失真(通常要求低 20dB 以上),必要时通过滤波器进一步抑制信号源谐波。

仪器动态范围:频谱分析仪的动态范围需覆盖基频与失真产物的功率差(例如,测量 THD<0.1% 的信号时,仪器动态范围需≥60dB)。

负载匹配:测试系统的阻抗匹配(如 50Ω)会影响信号传输效率,需避免反射导致的额外失真。

四、失真的抑制方法

针对不同类型的失真,可通过电路设计优化实现抑制:

线性失真:采用均衡电路补偿幅度 / 相位特性(如音频系统的音调调节电路);

谐波失真:选用线性度更高的器件(如 A 类放大器)、引入负反馈降低非线性增益;

互调失真:限制输入信号幅度,避免器件进入非线性区;

交越失真:在功率放大器中增加偏置电路,使晶体管在过零点时保持微导通状态(如甲乙类放大器)。

总结

波形失真是电子系统中不可避免的现象,但其本质与影响可通过科学分析量化。线性失真与非线性失真的核心区别在于是否产生新频率成分,而精准的测量与针对性的抑制方案,是提升系统性能的关键。从音频设备到通信基站,失真控制水平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品质与可靠性,因此深入理解失真特性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。

技术支持

客服
热线

18165377573
7*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

关注
微信

关注官方微信

获取
报价

顶部